显示,近三成受访年轻人会因为情绪价值疗愈身心而进行消费。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《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》中,情绪释放也被视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,有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成为新的消费热点。
这些情绪消费服务,包括倾诉、叫醒、陪聊、哄睡、安慰等,通过语音或文字聊天为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。除了单纯的情感抚慰,还有一类虚拟服务专注于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,提供专业意见,价格相对较高,大多在30到100元不等,服务范围涵盖婚姻关系、家庭矛盾、职业规划等。
然而,尽管这些“情绪树洞”和“情感陪伴”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抑郁情绪,提供情绪价值,但因为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,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漏洞,如泄露消费者隐私、提供不正当服务、不合理收费等。
此外,这类新兴的“情绪经济”往往因为缺乏监管,暗含诸多消费陷阱,侵犯消费者权益,如不支持退款、提供欺骗性商品等。对于消费者来说,如何识别这些陷阱,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,而非过度依赖虚拟商品,是一个需要提高的能力。
在数字时代浪潮中,“情绪经济”火爆满足了一部分年轻人寻求心灵寄托、缓解生活压力的需求,但消费者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二次伤害和消费陷阱。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