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孙前
他,一位神父,却以科研为首要追求。他是19世纪世界知名的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,尽管在多数中国人中鲜为人知,但他的发现和研究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中国的文化、科学和人民的情感中。他,将大熊猫、麋鹿、川金丝猴、扭角羚、珙桐树等189个新物种从深山林海和封闭的皇家林苑引介至世界。他就是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·戴维。
- 走向中国的道路
戴维的父亲,一位兼具医生和庄园主身份的人,对博物学,尤其是对医学和各种新发现抱有浓厚的兴趣,这份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戴维。戴维在散步或旅行时,总能发现新奇的事物,并逐渐沉迷于大自然的神奇之中。
完成在修道院的学业后,戴维渴望成为一名传教士,并接受了宗教的训练。1851年,他被送到意大利的萨沃纳神学院,专注于自然科学的学习,成为一位出色的动植物标本制作师和研究助手。他精通射击,并用哨声吸引鸟类和哺乳动物。
- 麋鹿的发现与推介
1862年,戴维肩负使命,带着科学家们的名单,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。在北京,他首次发现了“四不像”(麋鹿),这一中国特有的鹿科新种被命名为“戴维神父鹿”或“戴维鹿”。不久,麋鹿被引入欧洲,并在法国、英国、德国等国家繁殖。当麋鹿在中国绝迹后,这些被引入的麋鹿被重新引入中国并成功繁育,成为濒危动物回归故地繁育成功的典范。
- 将熊猫呈现给世界
1869年,戴维来到四川穆坪,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,看到了挂在墙上的黑白兽皮,这使他震惊。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物种,并立即决定捕捉活体。经过多次努力,他成功地捕获了一只幼年“白熊”,并将其命名为“黑白熊”,后更名为“猫熊”。他将其皮骨运回法国,成为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。
戴维的发现和推介,使大熊猫成为国际知名物种,也使穆坪和挂墩成为西方生物界关注的热点地区。
- 多次与死神擦肩的考察
戴维在中国考察的12年中,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,但他依然坚持科研,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标本和发现。他的勇气和坚韧,使他成为了真正的博物学家。
戴维的生涯,是对大自然的探索,也是对科学的追求。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成果,为中西科技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本文选自《科学画报》
头条号发表时有改动
转载请保留作者,注明转载自科学画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