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目前,我国野猪的数量已攀升至200万头,广泛分布于28个省份。这些野猪不仅威胁着自身的生存,还频繁闯入农田、市区,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影响。面对这一现象,我们如何看待?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?是否还有必要保护野猪?当遇到野猪时,我们又该如何自我保护?从科学的角度,我们又该如何防控?接下来,让我们连线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、国家林草局原野猪致害防控试点专家组的副组长金崑,解读相关内容。
近期,野猪在城市中频繁出现,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例如在杭州建德市,一头野猪闯入店铺,甚至见人就咬,推翻多辆电瓶车。在北京、南京等地,野猪也多次闯入居民区,造成不小的恐慌。而在云南昭通,甚至发生了六头野猪从悬崖上摔落到公路上,导致多头死亡的事件。
野猪泛滥已危害全国26省份
野猪致害情况如何?
金崑所长表示,随着保护工作的成效,野猪数量快速增长,栖息地范围也在扩大,与人类生产生活区域的重合度越来越高。这导致了一些省份的野猪致害问题逐渐增多。目前,全国有26个省份的857个县区存在野猪致害问题,但每个省份的情况不尽相同。野猪主要在农村破坏农作物,在城乡接合部威胁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,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威胁。
我国的野猪种类有哪些?
特点习性又怎样?
金崑所长介绍,我国的野猪可以分为华北亚种、东北亚种、华南亚种、青藏亚种等,它们都是杂食动物,食性广泛,喜群居,性格凶猛,繁殖力强。这些特点使得野猪在生态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。
野猪泛滥
原因何在?
金崑所长分析,近年来,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,野猪的种群数量快速增长。同时,由于历史原因,一些地区缺乏野猪的天敌,导致野猪数量因缺乏天敌控制而增长较快。此外,人为干扰的强度降低,为野猪的生存创造了条件。
遇到野猪如何应对?
“装死”管用吗?
金崑所长建议,普通人遇到野猪时应尽快远离,装死并不管用。野猪在受到威胁时会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,即使是倒地上的人也可能成为攻击目标。因此,在野外或城乡接合部遇到野猪时,应尽快逃跑或躲到障碍物后,并及时报警或报告林草部门,请专业的护农狩猎队来处理。
专业猎捕有何要求?难度何在?
“野猪”又是否可以自行捕杀?
金崑所长强调,各地的野猪致害防控工作需招募专业的护农狩猎队伍,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后,方可依法依规进行猎捕。但不能在自然保护区、禁猎区和禁猎期进行猎捕。目前,使用枪猎效率较高,但获得枪支较难,且需遵守枪支管理的法律法规。犬猎是另一种可行的方式,但成本较高。因此,寻找高效经济的猎捕方式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。
此外,金崑所长提醒,即使野猪已不再是“三有”动物,也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猎捕。如果被列入地方重点保护名录,仍需按照猎捕管理规定执行;即使没有列入,也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如不能用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不允许采取的狩猎方式进行狩猎。
减少野猪致害问题,科学防控
接下来的思路与措施是什么?
金崑所长表示,未来的思路与措施主要是根据国家林草局等15部门共同发布的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的防控工作方案,既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保障生产生活秩序,又要维护生态平衡,保护生物多样性。他强调,猪害成灾从表面上看是动物和人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,但实际上它表现出来的一定是生态环境出现了某种平衡问题。因此,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,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生态链的流动和平衡上来,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。